由邓小平同志筹划并亲自命名、组建、培育的“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”于1949年6月12日在上海成立。“西南服务团”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我曾随“西南服务团”进军入川,亲身经历了“西南服务团”的组建和培训,目睹了小平同志的风采,聆听了小平同志的教诲,从事了接管、征粮、减租、反霸等工作,留下了难忘的记忆。
(一)
1949年春夏之交,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,迅即解放的华东地区已安置了不少干部。第二野战军一批由老区带来的干部因解放福建所需,支援了三野。其时,二野为进军西南所急需的随军干部尚未落实。因此,利用京、沪、苏南等地人才荟萃的优势,吸收一部分大学、中学的学生和专业科技人员,组成随军干部队伍进入西南,便成了时任二野政委和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的构想。
以往,解放一地后的随军人员与后方对前方部队的支援统称“支前”,即支援前线。随着革命形势发展和解放区不断扩大,对从事新解放区的接管,以及负责党、政等一系列工作的随军干部队伍便有了如“平津南下工作团”“晋绥南下工作团”“冀鲁豫南下干部支队”等。小平同志在确定随军到西南这支队伍的名称时颇费心血:过去的“南下”,有两层含意,一是干部来源于“南”,二是由“北”到“南”去。至于“工作团”亦未能直击“服务”本质及使命的长期性。小平同志亲自命名的“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——明确提出干部所要去的地区是“西南”;明确了此去的种种工作都离不开“为人民服务”这一根本指导思想,而且这样的“服务”是长期的、终生的。
小平同志安排这支队伍直属二野政治部领导。这样,他才能随时随地直接而具体地了解到“西南服务团”的种种情况。此事确定后,他下令将华东支前司令部四个前方办事处的3000名老干部召回南京,全建制编入“西南服务团”作为基干,并决定先在上海打开局面成立第一团。1949年6月12日,由小平同志亲自命名并审定《简章》的“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”在上海正式成立。在此基础上,南京团、苏南团、皖南分团亦于6月30日、7月12日、8月4日先后宣告成立。
1949年4月23日,在以小平同志为首的渡江总前委统一指挥下,第二、三野战军百万雄师解放南京;5月27日解放上海。当时刚解放的南京和上海面临无数难题亟待解决。而“西南服务团”从构思、请示、筹划到正式在上海组建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。由此既可看出小平同志对“西南服务团”是情之所系,又能看出他抓大事的果断与迅猛,其讲求效率的工作作风堪称楷模。
为了首先在上海组建“西南服务团”第一团,小平同志亲赴上海,在华东局会议上提出此事,得到三野司令员、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的大力支持。陈毅还和粟裕在上海天蟾大舞台主持了动员大会,号召全市300多所学校和50多个行业、科研单位的知识分子投身解放大西南的行列。小平同志又特派华东支前副司令员曹荻秋在大夏大学成立“上海西南服务团团部”,公开招生并负责安置和接待。自此,组织、宣传和后勤等工作全部到位,上海掀起“到西南去”的参军热潮。
小平同志说:“‘西南服务团’对整个大西南的接管与建设举足轻重。”在进军前夕,小平同志一方面命令三兵团司令部与“西南服务团”一团(上海组建)一起编入第五梯队行军系列以利照应;另一方面,安排“西南服务团”随二野战斗部队同步进军。
“西南服务团”共1.7万人,是由上海、南京、苏南、安徽等地万余名大、中学生配以精选的6000余名老区干部组成。“西南服务团”汇聚南京学习期间,正是二野下达《川黔作战基本命令》,全军为大战前作各种紧张准备之时。小平同志在百忙中不仅抽时间为他组建的干部队伍审定学习方案,1949年7月28日,他和刘伯承司令员还一起出席了由二野政治部隆重举行的“西南服务团南京团开学暨欢迎上海团大会”。此后,小平同志还在百忙中先后4次为“西南服务团”的同志上理论辅导课和作形势报告,其中最著名的是在原中央大学草坪上所作《论实事求是》的演讲。
(二)
由小平同志亲自组建的“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(上海一团)”经过报名、地下党推荐、筛选后的3000余名同志,于1949年7月24日下午离开上海,乘闷罐火车到达南京集中培训,并在8月2日全体换上了军装。我们的军帽上闪烁着“八一”帽徽;与“中国人民解放军”左胸上的布证所不同的是下面加了一排“西南服务团”字样。在南京集训期间,我们有幸数次亲睹邓小平的风采。此事缘于他在日理万机中,于1949年9月6日、9月20日、9月21日、9月22日4次专为“西南服务团”作报告。这之前,二野司令员刘伯承、副政委宋任穷等同志都给我们作过报告。小平同志作报告刻意选择在我们向西南进军的前夕。
首次听小平同志作《论人民民主专政》的学习辅导报告,是1949年9月6日晚上7时左右,地点在原国民大会堂。我在当年的日记中写道:“邓政委说一口四川话,说话时配以各种手势。他的话很好懂,说的每一句我们都听得十分明白、清楚。特别使我钦佩的是,他把‘论人民民主专政’从理论上剖析得那么深刻、生动。”
老战友傅真同志在当年的日记中写道:“邓小平驰骋战场,战功显赫,叱咤风云,威震中外。同志们都想目睹他的风采、聆听他的教诲。当他来到会场时,没有森严的警卫,没有前呼后拥的随从人员,身着整洁的土布军装,脚穿布鞋,腰扎皮带,一切都显得那样平常,平常得跟普通战士完全一样,大家的心情由惊奇转为崇敬。他神采奕奕,目光炯炯,和蔼可亲,平易近人,讲话生动、风趣,铿锵有力……”
小平同志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、对象、任务和前途。他要我们认清敌友,站在人民的立场,正确理解民主和专政的辩证关系。他勉励我们要好好学习、改造思想,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。他说革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,我们务必要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革命者!
1949年9月21日,小平同志在南京原中央大学广场上的演讲,使我们与小平同志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。
小平同志站在广场中央,一张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