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建立“面對面”協商議事機制
本報記者 倪 弋
2025年09月25日08:53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“以往提建議,往往是‘紙來文往’,如今多部門坐一起,當面提問、現場回應,效率高、干貨多!”9月17日,在浙江省杭州市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心內,一場關於低空經濟發展的“市長·代表面對面”重點建議辦理協商會剛剛結束。杭州市人大代表蔣益民語氣中難掩興奮:“我提的建議不僅得到積極響應,更重要的是,通過這次‘面對面’,大家對發展低空經濟有了更清晰的共識、更明確的方向。”
沒有繁文縟節,沒有照本宣科,長條會議桌上,杭州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與人大代表坐在一起,在一問一答間真誠互動,在觀點碰撞中凝聚共識。建德市人大代表鄭超道出心聲:“我們希望爭取更多政策支持,讓建德能在飛行實訓、航空賽事等方面走出特色之路。”話音未落,市交通運輸局等部門負責人開始記錄並准備回應。
這樣的場景,在杭州不是個例。去年以來,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創建“面對面”協商議事機制,通過“市長·代表面對面”“局長·代表面對面”等形式,讓人大代表與政府部門負責人坐在一起,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民生實事,開展協商對話。
“社會機構的養老護理員數量和質量還不夠,杭州將如何進一步培育人才?”前不久一場關於養老機構資源利用的協商會上,杭州市人大代表何紅直指問題核心。市民政局局長剛回答完畢,另一名杭州市人大代表宋亞琴緊接著追問:“超40%的群眾希望養老院能醫養結合,這類人才會不會重點培養?”現場氣氛熱烈,代表們接連提出20多個問題,各部門負責人有的拿出提前准備的數據材料,有的分享基層創新案例,坦誠交流、不避難題。
“以往辦理代表建議,常常是一個部門單獨回應,現在則是多部門聯合‘會診’。”宋亞琴感慨道,“‘點對點’變成了‘多對多’,解決問題的思路更開闊、措施更系統。更重要的是,通過一場場真誠高效的對話、一次次務實解決問題的努力,人大代表履職更有動力,政府決策更貼民心,群眾所思所盼得到更有效回應。”
協商不止於“說說而已”。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構建起完善的閉環工作機制:協商前深入調研摸清實情,協商中充分討論形成共識,協商后持續跟蹤問效。“我們還對協商確認的相關工作舉措持續跟蹤監督,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。”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相關負責人說。
去年以來,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已圍繞養老、文旅、消費、低空經濟等領域開展多場協商活動,推動一批群眾關切問題得到有效解決。去年6月,“協商議事”數字化應用場景正式上線,每次協商的內容、建議、成果都被完整記錄和納入監督,推動協商工作更加規范、高效、透明。
在浙江省社科院智庫建設和輿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姜佳將看來,“面對面”協商機制讓政府可以更直接地了解群眾急難愁盼,從而更准確捕捉民心民意、更高效回應需求訴求、更有的放矢地出台各類政策舉措,體現了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指引下社會治理模式的轉變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9月25日 18 版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