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“人工智能+”國際合作倡議

2025年09月25日08:43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人工智能具有鮮明的賦能屬性,不僅是技術發展的升級,更是系統性、全局性的深刻變革,對於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具有重要意義。中方主張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,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,加速打造新質生產力,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,確保包括全球南方在內世界各國人民普遍受益。

  為此,中方倡議各國結合自身國情積極開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,本著相互尊重、互利共贏原則,加強政策交流與務實合作,分享最佳實踐和解決方案。

  一、實施“人工智能+”民生福祉,增強各國民眾獲得感

 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服務能力、改善民眾生活質量,為民生難題提供解決方案。在衛生領域,助力疾病防控、藥物研發、輔助診斷和遠程醫療,拓展偏遠和欠發達地區的醫療服務覆蓋,提升全球健康水平。在教育領域,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公平分配,推動教育教學創新,加快提升教育質量。

  二、實施“人工智能+”科技進步,激發全球創新活力

  依托人工智能引領全球科技創新范式轉變,縮短科研周期,催生新的學科交叉點和研究方向,推動基礎學科取得突破,促進跨學科知識融合與迭代,幫助科研人員打破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界限,不斷拓展人類認知邊界。

  三、實施“人工智能+”產業應用,塑造未來經濟新引擎

  利用人工智能激發傳統產業活力,促進新興產業蓬勃發展,催生新業態、新模式、新應用,創造就業崗位,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。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,推動創新成果不斷涌現,產業發展持續升級,智能紅利更大釋放。

  四、實施“人工智能+”文化繁榮,推動文明交流互鑒

  支持利用人工智能傳承和發揚各國優秀傳統文化,並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。利用智能修復、數字化保存、沉浸式展示等技術為世界各國的文化瑰寶賦予新的生命力。利用人工智能積極促進文化傳播和文明交流,促進各國民眾民心相通,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和各國文化獨特性。

  五、實施“人工智能+”人才培養,構筑未來發展基石

  加強人工智能教育資源共建共享,開展人才交流,培養具備數字素養、創新能力和全球視野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,構建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,增強各國對人工智能的理解、接受和應用能力,更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。

  (新華社聯合國9月23日電)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9月25日 03 版)

(責編:任佳暉、唐宋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